当前位置: 首页 教育教学 教学动态 正文

教学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 教育教学 教学动态 正文

海洋生物与水产学院研究生冬季小学期课程顺利完成

    日期:2025年01月14日 16:25  点击:

2024年11月24-29日,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杨光教授和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段德麟研究员应邀来我院为2024级海洋生物学专业研究生冬季小学期的课程授课。

杨光教授授课主要内容为“次生性水生适应的进化机制:从基因、基因组到进化发育生物学”。杨光教授重点介绍一些陆生动物在完全脱离水环境限制并适应陆生环境后,却又二次入水形成次生性水生适应的独特进化事件。围绕海洋哺乳动物在次生性水生适应过程中与流线型体型形成、附肢改变、皮下脂肪加厚、免疫适应、食性转换、睡眠模式、生殖健康等独特的表型与生理方面的进化改变,基于重要功能基因的生物信息学分析与功能验证、代表性动物高质量基因组的测定与比较基因组分析等,系统并深入浅出地揭示了次生性水生适应的相关驱动机制,并展望了未来通过进化发育生物学、多组学分析等多学科手段在系统解析此次生性水生适应机制方面的广阔前景。

杨光教授在授课

段德麟研究员授课内容为“海藻组学变化-遗传与生化解析”。段德麟研究员主要以微藻-硅藻为材料,结合基因组学等信息,分析了几丁质合成的相关基因及性质。以大型褐藻—海带为材料,结合基因组等数据,探讨了数量形状(长度、宽度)、质量性状(褐藻胶合成)在养殖和驯化的变化,同时,探讨了长期驯化中温度对海带表型及基因组水平的影响。

段德麟研究员在授课

两位教授的精彩授课引发了学生们的浓厚兴趣,学生们积极提问并与两位领域专家展开热烈讨论和交流。

【专家简介

杨光,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国家级人才。兼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动物学科专家评审组成员、中国动物学会常务理事暨生物进化理论委员会副主任、《Scientific Reports》《Integrative Zoology》编委等,在国内动物学界有很高知名度和影响。2015年领衔申报国家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江苏省生物科学品牌专业获得成功,并入选江苏省优秀共产党员称号。先后主持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1个、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1个、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2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3个、面上和青年项目6个、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1个、教育部博士点基金2个(其中优先发展领域1个)、江苏省高校重大基础研究计划1个、江苏省优秀科技创新团队支持计划1个、国际交流与合作项目4个,其它部省级、横向课题50多项。主要的研究方向:动物遗传资源的保护与管理;分子进化生物学与分子生态学;濒危动物生态学与保护生物学等研究。围绕次海洋哺乳动物的多样性、起源与进化历史、次生性水生适应机制与进化医学资源挖掘、濒危机制与保护策等,有长期和系统的工作积累,迄今共发表论文约150篇。

段德麟,现在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海藻遗传与发育创新研究团队责任研究员,博士生导师。2013年山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海带种质资源开发与利用”(第1位);2010年“优质海带选育及机能食品的综合开发”获得青岛市科技进步二等奖(第1位);2008年“经济海藻种质及资源的遗传研究”获国家海洋局创新成果奖励二等奖(第1位);2008年“经济海藻种质资源遗传学研究”获青岛自然科学奖励三等奖(第1位)。前后承担并完成国家863,973课题各1项,自然科学基金3项,山东省农业良种工程重大专项计划2项,科技部农业成果转化基金项目1项,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课题3项。现承担广东省中国科学院全面战略合作项目2项,江苏省科技重大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发表科研论文160余篇,其中SCI论文110余篇。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8项(其中作为第1申请人授权7项);参与制定国家标准1项(第2制定人);出版著作4部。研究领域:海藻组学及功能基因研究,海藻机能性组分及代谢合成关系的研究,海藻繁殖、发育研究与应用,海藻新品种选育及培育,海藻遗传多样性。